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费用开始上涨 涨幅接近一倍以后充电也充不起了吗?

2023-07-19 09:02:49

  进入7月,不少在郑新能源车主称,郑州市域内几乎不同品牌新能源充电站迎来涨价,相较于平日最便宜的“深夜阶段”,涨价后的充电费用,涨幅接近一倍。

  顶端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除了郑州,全国其他城市新能源充电站也迎来一定幅度上涨,特来电充电相关工作人员称,目前在郑区域充电价格由当地子公司进行调控,总部对此无权干涉。

  运营成本高、用电方案变更或为运营商“集体涨价”原因

  事实上,商用充电站悄然涨价,郑州并非个例,几乎是同一时间,上海、杭州等地也有网友爆料称,自己所在的城市商用充电站充电费用迎来大涨。

  有网友爆出的截图显示,上海虹桥一地充电站,午餐时段(12:00-13:59)涨价超过0.6元,目前价格为2.05元/度。

  而不少城市、不同品牌“协商式”的涨价引来网友热议,有网友不解为何充电站充电费用突然涨价,也有网友质疑充电公司是否已经“布局完成,只待进场收割?”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市场上充电桩涨价原因可能是因为其背后运营商成本经营问题,“目前充电桩的运营商,大部分都不盈利,可能除了少数头部的特来电等可以盈利以外,其他的运营商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张翔解释称,如今市面上运营商经营的公共充电桩的电价,普遍比家用充电要贵很多,“在一般一线城市,运营商用电价格平均一度电为2元左右,但是车主夜晚在家充电,一度电为0.3元左右。”价格的差距会造成运营商运营成本的提高,“此外,运营公司需要给停车场支付额外的停车费用,这个也是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如今市民们在公用充电桩充电热情下降,自然会造成运营商亏损持续增加。”

  张翔认为,此次多城市不同品牌出现涨价情况,或许同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根据《通知》,6月1日起实行新的电价方案,《通知》中明确,新电价方案将用户用电价格逐步归并为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及工商业用电(除执行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以外的用电)三类。而大型充电站的用电被划归到了工业用电中。

  政府可出台多种可行措施保障车主权益

  但是张翔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他并不认为目前公用充电市场会出现“集体收割”现象,“目前国内较为主流的充电品牌有5种,且整体实力较为均衡,都处于发展中阶段,且大多都在寻求投资,所以目前是不会出现直接对目标群体进行收割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就多品牌充电站几乎“共同涨价”,相关政府部门则应介入调查,避免部分运营商成立“垄断性质的联盟”或有“共同协商涨价”行为的决策过程,“如果有则涉嫌不正当经营。”

  对于如何稳定公共充电价格,宋向清认为,政府应将其视为公共服务设施组成成分,通过政府层面宏观调控,统一制定相关合理价格切身保护车主权益。

  张翔称,为避免运营商出现寡头情况,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不同运营商实施分区管理,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免一家独大,肆意调控价格的情况出现。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农业 | 机电 | 帝答 |
品味科技、农业、机电行业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