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的遗体告别仪式于11月30日上午在天津举行。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排着百米长队,佩戴白花,送她最后一程。叶嘉莹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24日逝世,享年100岁。
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叶嘉莹安卧在花丛中,周围是亲友送的花篮,其中正中间的花篮是她的小女儿和小女婿送的。瞻仰告别时,人们将紫色丝袋包裹的莲子轻轻放在她身侧,寓意愿将她毕生追求的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发扬光大。
南开大学在八里台校区逸夫图书馆为叶嘉莹设立了灵堂,灵堂中央,花圈簇拥着她的遗像,照片中的她面带笑容。由她弟子、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汪梦川题写的挽联置于遗像两旁。前来吊唁的人中,有耄耋之年的学者,也有身着校服的孩童,他们是好友、后辈,更是她的学生。
叶嘉莹一生酷爱荷花,学界常用荷香比喻她的诗词教育精神。她曾说:“如果我要倒下去,我也要倒在讲台上。”她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并几乎捐献了全部财产,设立了奖学金和基金,以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传承。
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哀思与追忆。有网友说:“叶先生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我最怀念的,也最为之感动的,正是她一生推广古诗词的苦行僧精神。”另一位网友提到:“叶先生把一辈子的心血都花在了诗词上,在诗词的大海里摆渡,用学识当船桨,把好多学生送到古典的彼岸。”
叶嘉莹的逝世是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巨大损失,但她的学术精神与教育理念将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