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一项关于肾移植的重大突破引起了广泛关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肾病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中心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研究显示,通过酶处理技术,B型血肾脏可以成功转化为通用O型血肾脏,并已被成功移植到一名脑死亡患者身上。
这一技术首次攻克了ABO血型不相容移植的世界性难题。长期以来,肾脏移植必须严格匹配供体和受体的ABO血型,否则患者体内抗体会在几分钟内攻击异型器官,引发致命排斥反应。而O型患者由于仅能接受O型肾脏,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研究团队创新性合成高效α-半乳糖苷酶,在体外筛选出最合适的作用条件,对B型肾脏进行预处理,成功去除B型抗原,实现向“通用O型”肾脏的转化。经过体外模拟移植试验和临床移植试验,该技术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移植肾在早期展现了功能,且尿液中肾脏损伤标志物未显著升高。
据悉,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超百万,每年仅约1%能获得移植机会。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将大幅拓宽供体来源,缓解器官短缺问题,推动移植的公平性。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将进一步优化该技术,使不同血型肾脏均能转化为O型肾脏,并推动更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这一成果是川渝医疗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为解决移植医学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文综合自中华网新闻频道、网易新闻、百家号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