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片名:其实取自明代诗人陈子龙《从军行》中的诗句,“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其中“长安”代表的是大唐诗人追求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则是大唐诗人们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长安三万里》的出现让人感慨,在各种封神宇宙之外,国产动画电影终于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富矿。具体题材选择大唐盛世至安史之乱,一众诗人的人生沉浮,挑动了每个中文语境生长之人的文化DNA。
主创团队先想到的主角是李白,最后片子却以高适为主视角切入,单说这个人物,在诗坛地位并不拔尖,“群众基础”也比不过王维、白居易等人,但这一选择非常讨巧。高适官至节度使,亲历重要历史转折,与李白也过从甚密,以高适晚年困守西川,引出对李白的回忆,对于讲述这一长时段历史,有举重若轻的效果。在动画中,文戏比武戏难创作,高适在疆场运筹帷幄,千军万马的场景比宫中权斗容易出彩。
很显然,这是一部成人向动画,对于孩童来说,观看此片最大的乐趣或许是找到课本里熟悉的诗词跟着念诵。但168分钟的时长和厚重的情节,只会让他们坐立难安。除去对于历史和古典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应该说,与这部动画最能共鸣的,是在社会上缓慢受锤的普通人。
片子前半段并未将重点落在大唐风华上,而是着墨于恢弘气象的阴暗面,即旧门阀的资源垄断、朝政的日益衰败与青年才俊的壮志难酬。鲜衣怒马的新科进士,一日看尽长安花,而商人之后李白干谒权贵吃了闭门羹,高适发现自己的家族在京城人心中早已没落。后来两人都有了一定诗名,但高适十分清楚,自己写诗针砭时弊,只会招致权臣忌恨,丝毫无益于仕进。
高适与李白,性情一内敛一飞扬,都空有报国理想,怀才不遇。主创拎出颇具当下性的这点,狂者李白、狷者高适由此变得亲切起来,激起今人共鸣。我们天资各异,但都有过李白那一份自命不凡,在世间碰壁后,亦会生出逃离规则束缚的出离心,在他的大起大落里,我们唏嘘不已,同时感到一股提振人心的力量。高适沉潜修行,于乱世中大器晚成,我们钦佩他的信念感,也羡慕他最终在疆场回转天地。
可以看出,主创努力将谪仙李白“凡人化”,但凡人绝不等同于俗人,在这点上,有些处理欠妥。且不说为表现他落拓不羁的一面,在饮酒大笑的刻画上用力过猛,让人觉得有些油滑,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关键历史情节被隐去,对于理解李白的深层人格造成了阻碍。
李白到梁园找高适,高适得知李白得到玉真公主举荐,擢入翰林,眼下却离开宫廷,执意要去当道士。原因在片中没有交代,不明史实的观众肯定会感觉很困惑甚至割裂。背后的历史是这样的:李白当官后,唐玄宗只把他当御用文人,可李白是想成为谋士,真正有益于朝政的,久而久之,其失意也就可知了。这个情节不展现,如何让人明白李白洒脱背后的执著?而缺失了这份执著的李白,与汲汲功名之徒又有何分别?
在历史改编方面,《长安三万里》基本遵循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高适不救李白、高适与吐蕃之战等情节上,该片有比较主观的演绎,但围绕这些事件本来也有不少论争,是存在创作发挥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