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热”愈演愈烈 专家:并非好事 大学生为何热衷考编宇宙的尽头真的只有编制吗?

2023-02-27 10:39:00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是后疫情时代中青年职业取向的代表话语。2月23日,全国**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此言瞬间登榜热搜,引发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

  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为稳就业,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各地都在出台措施,面向高校毕业生挖掘更多的政策性岗位。数据显示,“国考”近年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人数,由2019年度的39.17%,上升至2023年度的67.4%。

  “一些大学生家长对于体制内‘铁饭碗’岗位的热爱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一部分学生受社会就业趋势、家庭支持等的影响,对寻求具有‘铁饭碗’性质的工作表现出较强的执着。”高校“慢就业”的情况引起了天津某大学一位辅导员的担忧,“一些毕业生甚至只将考编作为自己的就业出路,毕业当年未成功,再续战第二年、第三年,从毕业数据统计上看,这类毕业生也属于‘慢就业’群体中的成员。”

  “大学生本应是创造社会价值的群体,部分‘保就业’的举措,是否反而消耗了社会价值?”张成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质疑。此前,陕西神木市为解决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问题,曾宣布招聘100名协管员,需研究生学历,月薪为2500元,聘用期三年,引发广泛争议。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近260万人报名过审,同比上涨25%,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达到70:1,如高考一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赶考场景再现于大学生的就业路上。

  在后疫情时代的风险透镜下,高风险中的高淘汰率直接表现为裁员、失业与降薪,现代生活的脆弱性与趋向保守与传统的职业观念耦合,社会心态的动摇使青年的“体制内信仰”愈发强烈,在加班文化、中年失业、竞争激烈、收入不稳定、工作不稳定、“996”、“35岁就失业”的畸形就业市场映衬下,公共事业部门因其福利好、稳定性高成为青年心中的“模范雇主”。

尽头宇宙相关信息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农业 | 机电 | 帝答 |
品味科技、农业、机电行业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