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篇妇产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因出现“男性子宫肌瘤患者”“男性产后出血病例”等违背医学常识的内容,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这些论文不仅暴露了个别医护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更折射出当前医疗评价体系与学术期刊审核机制的深层次问题。
据北京日报报道,在知网可查的多篇妇产科论文中,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数据。例如,某篇研究子宫肌瘤的论文显示,78例患者中男性占45例;另一篇关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论文称,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更有甚者,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研究中,竟将69例患者分为男35例、女34例。
面对这些明显有违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成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医疗机构已迅速开展调查,并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中国医药指南》等期刊也发表声明致歉,并辞退了涉事编辑,制定了整改措施。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关注医疗评价体系与学术期刊审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唯有打破“唯论文论”的桎梏,才能让学术研究回归求真务实的本质,避免类似学术闹剧再度上演。
本文综合自北京日报、澎湃新闻、新浪财经、上观新闻、网易新闻。